Public Research Seminar by Earth, Ocean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(EOAS) Thrust, HKUST (GZ) -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terrestrial animals in overlooked spaces and stages 气候变化在隐秘的空间和阶段对陆生动物的影响
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,近年来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迅速增长。然而,传统研究往往忽略气候变化在特定生态系统、空间位置、生活史阶段及生命周期中的影响。微气候模型和宏生理学的进展为探索这些“隐秘”维度提供了新机遇。我的研究结合微气候模型、生理生态实验和机理模型,分析气候变化对荒漠蜥蜴、小麦冠层中的蚜虫及其天敌、卵生爬行动物的胚胎发育及山区鬣蜥休息状态的影响。结果表明:鬣蜥科和新北界荒漠蜥蜴面临最严峻的气候威胁;高纬度麦田中天敌对蚜虫的控制减弱,而部分低纬度地区则相反;卵生爬行动物中,受胁龟鳖类将丧失最多的发育机会;全球半数有鬣蜥分布的山区,气候驱动的代谢变异主要影响休息状态。研究强调,全面评估气候变化影响需整合不同时空维度,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。
马亮,中山大学青年研究员(副教授)、博士生导师、逸仙学者。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,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主要研究动物生理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,关注动物在成体和胚胎阶段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和生理响应,探讨可塑性与进化在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作用。课题组结合野外研究、控制实验和机理模型,预测物种在特定微环境中的生存状态,并制定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。在Nature Communications、Current Biology、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6篇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、博士后基金,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骨干成员。担任Fundamental Research青年编委,审稿Nature Communications、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等期刊。2023年获评“优秀青年动物生态学工作者”奖。
Monica ZHONG <monicamz@hkust-gz.edu.cn>